唐磊的个人博客

花了2年终于从阿里外包转正

关于作者:程序猿石头(ID: tangleithu),从十八县贫困农村一路逆袭上清华点这里查看我的逆袭之路),BAT某厂P7,是前大疆(无人机)技术主管。
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,原文链接,转载请全文保留。后台回复关键字 “1024” 获取程序员大厂面试指南。

一、背景

大家好,我是石头哥。

前面从网上看到了一个哥们写了自己从阿里外包做起,最终转正的经历。我觉得写的挺不错的,在征得他的同意后,在这里分享给大家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
我知道,其实部分人,可能对外包会戴着一种“有色”眼镜去看待。其实,大可不必,说白了,作为打工人,正式员工和外包,又有啥区别呢,不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养家糊口么,并且有的外包同学其实能力也挺强的。

当然,有时候“世俗”的眼光,我们又不得不面对。如果能去非外包公司,同时也能学到技术,锻炼能力,当然更好。每个人的环境可能都不一样,不用过于纠结,对于公司的选择,就选择对于当下自己的合适的即可。

好了,不扯了,以下为哥们的分享,部分内容,我做了一些补充说明。

作者:血夜之末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Tiancheng-Duan/p/15737585.html

三年的时间,可以做些什么呢?又或者说,可以做成什么呢?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机遇、背负、努力。

所以这永远没有一个标准答案,有的只是每个人自己的答案。而我能做的,就说出自己的故事,给大家一份参考。

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,那就是极好的了。

关键词:真实、履历、思考、效率、执行、不足.

履历

先说一下履历吧。毕竟没有履历,可能被人认为是贩卖焦虑的软文。

  • 18.5~18.12:杭州某在线教育公司

    • 岗位:产品+项目+管理+前端+运营
    • 职责:属于啥都干,哪里需要,填哪里。技术方面只做过H5课件,未涉及后端。
    • 薪资:6k x 12
    • 成长:职场
    • 学习:书、证书考试驱动的学习(培训)、慕课网与网易云课堂的各小课程、各类技术白皮书&实时讯息(区块链项目需要)。
    • 证书: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(即”软考“)-系统架构设计师(高级)
  • 19.2~19.12:杭州某物联网公司

    • 岗位:架构师&技术负责
    • 职责:带领团队,0-1搭建工业物联网。真正后端技术的起点。
    • 薪资:11k x 12
    • 成长:技术
    • 学习:书、证书考试驱动的学习(培训)、慕课网各小课、网易云课堂微专业大课_高级开发工程师
    • 证书: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(即”软考“)-系统分析师(高级)
  • 19.12~20.3:某三方外包公司(参与阿里某核心中间件团队开发)

    • 岗位:高级开发工程师~技术专家(外包公司评级)
    • 职责:参与中间件平台非核心系统开发
    • 薪资:20k x 12
    • 成长:三个月试用期都没有,成长有限。
  • 20.3~21.10:某二方外包公司(参与阿里巴巴-盒马开发)

    • 岗位:高级开发工程师
    • 职责:主要负责盒马门店域数字化作业系统开发(主要是智能决策&终端作业)
    • 薪资:(25+2)k x (13 + 3)
    • 成长:业务、产研认识
    • 学习:书、证书考试驱动的学习(培训)、慕课网各小课、慕课网体系大课Java架构师-十项全能、网易云课堂微专业大课大数据工程师、九章算法大课_算法班&系统设计课
    • 证书:PMP
  • 21.12~现在:阿里巴巴集团

    • 岗位:保密
    • 职责:参与核心团队开发
    • 薪资:保密

PS: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我经历的所谓大小课、培训。

  • 小课:一般是针对某个特殊领域的课程,课时多在10~100。如Java企业级电商项目架构、Google资深工程师深度讲解Go语言、告别996 实现高效编程等。
  • 大课:一般是针对某个知识体系的课程,课时多在100~1000。如微专业_高级Java工程师、大数据开发工程师、Java架构师-十项全能等。
  • 培训:一般针对某项证书的线上课程,课时多在100~1000。如软考_系统分析师、PMP等。

石头补充:哈哈,也考软考了,我当年上学期间也考了《软考》高级,系统架构设计师。另外提一点,单从这个简历来看,跳槽频繁了点,很有可能在某些HR要求严格的部门可能就无缘阿里了。这个在我之前分享的 阿里面试指南有讲过。

小结

就职业生涯而言,我的开局并不糟糕,起码也算是本科毕业了。这已经超过了不少人了。。。

但相对很多大佬而言,真的很一般的开局。既不是985、211,也不是研究生。相对团队里一个个清华研究生、东南大学研究生,那这学历属实有点寒碜了。

至于真材实料方面,大学平均成绩也很一般,偏科严重。

不过,大学生涯还是给我留了点东东的。一方面感兴趣的专业课真的学得好,学院前列。另一方面读的书挺多的,整个大学生涯借了图书馆几百本书吧。不敢说每本书都深入看过,但起码每本书都翻过,不少书还做过笔记啥的。

毕业季的时候,想去阿里(当时的杭州大学生都比较向往)。然而学校不怎么出名,阿里根本就没宣讲,当时迷迷糊糊就错过了。现在想来,当时就算有机会,就我那学历和成绩,也够呛。所以,没有赶上校招的快车道(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)。

三年多时间(只算后端技术,还不到三年)的学习后,经过超乎常人的选拔(足足九轮面试,还不是因为自身原因加餐。。。放心,后面会有面经滴),加入到了阿里的核心部门。

总的来说,打分7/10吧。就结果而言,虽然略低于预期计划,但结果可以接受。就过程而言,由于缺乏经验&指导,以及自身由于各种原因,浪费了不少时间,导致整个过程的效率没有达到预期。这造成,我现在还得补前面三年欠的沉淀债务。

二、剖析

简单剖析一下这三年,离不开三个东西:驱动、思考、执行

首先得有上层驱动力,才可以推动整个事物前进。其次,要把握好方向盘,确定正确方向。最后,将方向落地到执行层面。

简单来说,念头->方向->执行

1. 驱动
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我也算是职场经验丰富了。毕业三年多,已经经历了五家公司(算上那个三个月不到的三方外包的话)。

从小公司,到大公司,接触了许多人。他们给我最大的印象区别,就是自我驱动力。这份自我驱动力,我有时称之为野心。自我驱动力不同的人,最终表现出来的差十分之大。

近些年比较火的舒适圈理论、还有公司画饼,其实都与自我驱动力相关。

这时候,我就要举例子了。我曾经有一位同事的技术态度就是:可以用(他)现有技术栈解决的,坚决不学新技术。不可以用现有技术栈解决的,就反馈这个问题无解。

另外,我刚进一家公司的时候,那位老板给我画了个饼:希望公司的小伙伴,以后都可以在杭州买房。。。只能说,真是“好大”一个饼。当时,我就泄了一半的气。

简单来说,做人要有梦想,万一真的实现了呢?

如果真的很佛系,可以去看一下励志演讲,喝喝鸡汤。如果嫌鸡汤不好喝,去B站看看美国那边千万刀的豪宅(国内的房子就算了,那鸡汤就不香了),欧洲那边的广袤牧场。

不要老想着鸡汤有毒。鸡汤有毒也许只是一个扭曲的骗局呢?只能说按照博弈的角度来说,创业有成者一定表示,创业者是困难无比,而且一分靠努力,九分靠天命。看懂,掌声。

有人说,当所有人忘记你,便是你的死亡。我和我朋友开玩笑说,当我彻底不蹦哒了,就是我的第一次死亡。

2. 思考

思考的三大输出体现:

  • 对过去的总结(复盘等)。
  • 对现状的辨识(厘清组织结构、人际关系等)。
  • 对未来的规划(新年梦想、执行清单等)。

技术上有这么一个准则:

一个需求下来了,如果某人立马开写,要么他做过一样需求,要么他是个憨批。

无论需求多小、多简单,只要么做过,我们就需要进行分析,再进行设计,最后编码、测试、上线。

从架构来说,编码之前需要分析&设计(概要设计&详细设计)。

人生没有彩排,但可以提前规划。每个人对自己的职业都应该有短期、中期、长期的规划。短期规划精准,满足 Smart 原则,中期规划富有弹性,可按照需要进行有效转变。长期规划,则必须 follow 自己的长期目标(目标质量很重要)。

短期目标,可以借助清单进行执行。中期目标可以和亲友进行探讨,多倾听不同意见(比如不同行业的)。长期目标,就得问自己了,自我价值实现在哪里。

很多人可能并没有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自我价值,甚至可以说大部分人进了棺材都没有。那可以选择和我一样,令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权,直到找到自我价值的那天。

思考是一种习惯,当习惯了它,就经常会有文思泉涌的感觉。

3. 执行

执行方面,我比较认同 PDCA,但不需要过于形式化。对自己而言,更多是形成这样的处理模式。

a.计划

前面有提到,通过在脑海里的推演,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高效路线。

事前就多思考,执行就蒙头干。

b.执行

执行没啥说的。照做就多了。

中途坚持不下来了,就喝喝鸡汤,听听激昂的音乐(个人方法),就又有干劲了。

当然,如果真的感觉身体很累,那就去锻炼健身吧。我曾经有过半年多的专业健身,效果还是很不错的。

如果真的有一件事无法执行,或者说需要调整计划,那就问问自己,究竟有没有偷懒的成分,如果没有,那就去改变计划吧。

c.复盘&调整

对完成的事情,进行复盘总结,找出优点与不足。

比如,我每年都会写年度总结。平日里,也经常在白板/平板上,对之前做的事情进行分析。

但不可否认,过去的三年里,相对于大量的输入,复盘还是不足。准确说,其实是知识的内化&沉淀不足。

4.小结

总结一下,就一句话。

驱动决定可能,思考决定上限,执行决定下限

三、方法

前面提到的方向到执行,跨度过大。比如我想学技术、学XXX技术。具体怎么学呢?

所以,这就涉及到方案层面了,或者说流程方法层面了。

举个不恰当的例子,一位p8表示这个财年要做平台商业化,下面一群p6嗷嗷叫咋做。这就需要几位p7,配合p8拆分目标。最后几位p7有了交互逻辑解耦、领域模型抽象等工作,它们就可以将它们细化成具体系统,交给下面的p6。(准确来说,中间都是在做拆解,并不是一定只有7才有方案/流程方法的考量,粒度不同而已)

俗语说得好,磨刀不误砍柴工。

1. 工具

这里的工具只针对狭义工具。更多是集中于软件。广义的工具,是包涵达成目标的多种手段。后面会有一片文章与之相关。

这个时代,不会还有死读书的吧。

合理利用工具,可以大幅提升学习、工作等效率。就像 Mybatis 取代 JDBC、Spring 取代 EJB、SpringBoot 取代Spring 一般。

我这里简单提及一些我使用的工具:

Idea Ultimate、Sublime、MarginNote3、XMind、ProcessOn、GoodNotes5、Notability、印象笔记、印象笔记-剪切插件等 app。

设备方面,随着今年 MacBook max 的到手,苹果全家桶齐全了。

这里,我提一下我对工具花费的看法。我这边所有软件都是正版的,设备则是按需购买。这些加起来花费不少。但是效率的提升,真的完全赚回来了。

虽然我有 MarginNote3 看 pdf 文档,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喜欢看实体书,所以我买了很多实体书。后来甚至为了能够方便看实体 ppt 等,我直接买了个支持 airprint 的打印机。。。不过,确实方便了很多。

按照工具的必要程度、效率提升、价格,再根据腰包进行购买。但,你得先知道有这么个东东。囧

我认为,思考与工具(广义上的工具),就是最大的效率提升工具。后面,我会有一篇专门的文档进行这方面的阐述。毕竟也有多个小伙伴问到我效率方面的问题。诸如你这么多书,看得完嘛?你学那么多课,学得过来嘛?项目比较大时,你怎么同时进行项目管理、方案设计,以及核心开发。简而言之,如何实现有效提升效率。

PS:有关破解的问题,个人认为如果可以,还是付费支持一下的说。大家都经历过从破解到付费的时代。开发最常见的,就是 JetBrains 产品了。早两年,我也是破解,不过后面买得起了,就买了全家桶支持。

2. 流程

如果只是单一的工具,那么整体效率终究有限。尤其单一工具带来的局限性,真的令强迫症发狂。

所以,你需要流程,甚至多个流程组成的生态(比如学习生态)。

就学习而言,我目前有两个纵向闭环流程。一个是依据 MarginNote3 的阅读-学习-复习模式构建,这是marginNote官方流程,大家可以了解一下。另一个是基于印象笔记-剪切插件、印象笔记构建,但是复习效果还存在不足。

后续也有想过利用Notion建立流程,或者利用对开发很友好的语雀建立流程。具体整个流程体系,我还在优化迭代中,欢迎大家给出意见。

PS:其实,之前出于定制化的需求,我都想自己写一个知识库工具了。

3. 内化

内化,就是把知识变成自己的。

知识看了、收藏了、下载了,都不一定属于你的。甚至做了笔记,这个知识可能还是不属于你的。所以,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的内化。

内化的方式有很多。前面说的看、做笔记都是,只是效率低而已。更高一级,是去做实践。比如手写AQS,再比对比对源码,做做思考笔记,你就可以吊打大部分面试官(实测)。再高一级,就是去教别人。比如写博客、线上/线下教课等。效果还是很不错的(实测)。

我自己,就会做笔记(印象笔记),写博客(博客园、CSDN),技术分享(群组、团队、公司等)

补充:分享其实是一种更好的学习方式。一个东西自己懂,和尽量能给别人讲懂,那又是一个概念。—— 10 年 bloger 告诉你要不要写博客,又该如何优雅地写博客?

4. 小结

总结一句话,方案决定整体效率。

需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流程&工具构建的方案效率,是否可以再提高。平时多留意一些效率方案的文章等。

四、警醒

1. 不足之处

那么回首这三年多,是否有不足呢?那当然是肯定的。

自身的不足,体现在三个方面:收集有余,沉淀不足;时间浪费;缺乏锻炼,身体素质下降

a. 收集有余,沉淀不足

最近三年虽说没有成为收集癖,大多数信息也是个人相关的。

但是从课程(大课五个、培训三个、小课几十),到文章、再到各类书籍,信息收集得太多了。好在大课整理进度85+%,部分小课被大课覆盖内容,就只是随便看看了。但是后续内化程度不足,水平也是参差不齐。

最近趁着有时间,推进了进度,后续还需要持续推进内化进度。

b. 时间浪费

时常回去啥也不想做,就想发呆&看视频/直播,晃荡一两个小时,才回过神,开始做事情。个人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白天注意力比较集中,刚回来的时候心思比较活跃,所以注意力难以集中。再就是整体精力不足。

解决无非开源节流:

  • 开源:增强身体锻炼,提高个人精力上线。
  • 节流:需要合理安排时间&精力,提高时间“质量”(详见精英控系列,后续详述)。

PS:我属于白天一干活,就可以开心坐一天的那种,除非特殊情况,否则就真的感觉像心流那样度过一天。但晚上就真的不怎么想加班,尤其实际没啥事情。

c. 健身时间变少导致身体素质下降

虽然整体来看,还不错。但是相较于大学时候的身体素质,那确实有所下降。后面需要安排上的说。

2. 客观认识

过去三年多,有很多运气的成分,这不得不承认。

比如被第一家公司老板挖到,是因为我那段时间对区块链技术比较关注,被他发现了。。。

比如被第二家公司老板挖到,是因为我在第一家公司考虑软考-系统架构设计师,所以在我对后端技术只学习了一两个月的情况下,被挖过去当技术负责。。。

比如被第三家公司上司挖到,是因为我在第二家公司时,虽然通过了阿里一面,但被我拒绝了后续流程。然后,我的简历就一直在阿里人才库,并且评价还不错。。。

第四家公司原因同上。。。

再比如我遇到上司与同事,大多都挺不错的,简直是职场最大 lucky。

如果刨除这些运气,今天的我又会是什么样呢?

五、总结

如果工作的信念只剩一个,我希望是自我驱动

如果人生的核心只剩一个,我希望是思考

至于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分享呢?大学的时候,我学到一句话,我很有感触。这个社会让你知道的,是它想让你知道的。

博弈使得每一位成功者成功后,都会选择包装自己,使得自己的成功更为顺理成章。而我能做的,只有从一开始就展示自己的一点一滴,没有包装的真实。那么如果最终我可以获得一些成就,说明我的道路是正确可行、可持续的。

过去中国几十年的阶级越迁已经越来越难见,那么我们看到的道路真的还是正确的吗?结果与过程真的相匹配嘛?这里无法如数学那样可以明确推理的答案,所以需要我们这些人去探寻。而我能做的,就是用自己的经历去验证自己的想法。再将这份经历真实地展现出来,供大家参考。

最后,愿与诸君共进步。

后记

阿里巴巴最近招聘实习生,感兴趣在公众号后台回复“阿里内推”得到内推二维码(社招也可以)。面试前看看如下文章兴趣有点帮助:

微信修改了推送机制(改推荐了,也就是你看到的内容不由你主导了),还请记得星标、在看、点赞、留言多互动,这样才能让我的文章及时送达到你手中,ღ 笔芯。

关于作者:程序猿石头(ID: tangleithu),从十八县贫困农村一路逆袭上清华(点击这里查看我的逆袭之路),目前在BAT某厂打工,是前大疆(无人机)技术主管。

欢迎扫码加入互联网大厂内推群 & 技术交流群,一起学习、共同进步。后台回复关键字 “0” 送阿里技术大礼包。

tanglei wechat
欢迎扫码加入互联网大厂内推群 & 技术交流群,一起学习、共同进步